1.平台简介
连云港市先进测量、先进测试与控制技术开放实验室2016年获批连云港市开放实验室。实验室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依托单位,坐落于连云港市新浦区苍梧路59号江苏海洋大学本部校区内。实验室现开放七个实验分室,分别为先进测量与控制技术实验室、测试技术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检测与控制技术室、电子系统装配及测试实验室、微弱信号检测实验室、智能信息与控制网络实验室。
实验室积极服务地方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利源电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连云港利源电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进行横向合作,年均横向经费100余万元。实验室现在已经开展轮速传感器信号模拟与监控设备、传感器特性监控系统、线束弯曲疲劳试验台、多功能康复治疗牵引装置及其智能控制系统、康复医疗电子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工作。
2.研究方向
实验室有以下六个主要研究方向:
(1)实验室现在或拟开展的研发、服务或工程化的技术开发的任务;
实验室积极服务地方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利源电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连云港利源电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进行横向合作,年均横向经费100余万元。实验室现在已经开展轮速传感器信号模拟与监控设备、传感器特性监控系统、线束弯曲疲劳试验台、多功能康复治疗牵引装置及其智能控制系统、康复医疗电子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工作。
(2)实验室明确可对企业开放的基础设施和可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及报价;
实验室拟开放七个实验分室,分别为先进测量与控制技术实验室、测试技术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检测与控制技术室、电子系统装配及测试实验室、微弱信号检测实验室、智能信息与控制网络实验室。先进测量与控制技术实验室可开放的主要仪器设备:①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系统,含冗余过程控制系统、故障安全控制系统、中型自动化系统、工厂工业以太网络集成系统、标准变频驱动及直流驱动系统、运动控制及驱动系统等6个子系统;②三电平有源前端功率柜,含控制电源柜、三相四桥臂功率柜及三相三桥臂功率柜,IGBT模块功率等级为1700V、650A,实验室供电条件、对拖模式时可在300KW额定功率下连续运行,可用于开展APF、电磁兼容、热传导、非线性系统控制等研究工作;③dSPACE DS1006实时仿真及快速原型控制系统,系统含CPU卡、高速AD及DA卡、增量编码器接口卡、数字波形发生器卡、通用定时几I/O卡、FPGA卡及Profibus接口卡等,系统通过RTI及RTW可与MATLAB/Simulink模块框图之间实现无缝链接,具备基于模型的快速控制系统原型设计及实时硬件环仿真等强大功能。利用该系统结合实验室现有控制对象,可快速开展各种先进控制算法的研究及验证工作。④常规测量仪器,含泰克MSO5034混合信号示波器、DPO3014数字荧光示波器、高压差分探头及电流探头,福禄克F435电能质量分析仪、Ti32红外热像仪及红外点温仪等;⑤TI DSP仿真器与开发套件、Xilinx FPGA开发套件及下载电缆等。测试技术实验室可开放的主要仪器设备:测试技术室配置有NI虚拟仪器、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混合信号示波器、小型环境试验箱等仪器设备共100余台套。运动控制实验室可开放的主要仪器设备:PT数据转台,GMD四轴运动控制开发平台,平面二级倒立摆、xyz三维运动控制平台、三维雕刻机等。检测与控制技术室可开放的主要仪器设备:工控机3台,PC机13台,求是PCT-IV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一台,工业机械手V3一套以及相关的软硬件资料。电子系统装配及测试实验室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电子及电气实训实验室”项目的两个实验分室之一。主要设备为一条全自动SMT生产线及相关测试仪器。该实验分室可以承担电子产品装配、设计、代工,同时还可以为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平台。微弱信号检测实验室可开放的主要仪器设备:NA级电流放大器、对数电流放大器、高频低噪声前置放大器、PA级电流放大器、PA级电力测试仪、超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电压/电流前置放大器、精密双相锁定放大器、弱电流放大器、精密衰减器、精密微弱电流恒流源、双通道双相锁定放大器、特低漂移前置放大器、微弱信号检测实验综合装置、现代模拟电路实验测试系统(D)4台、现代模拟电路实验测试系统(C)4台、现代模拟电路实验测试系统(B)4台、现代模拟电路实验测试系统(A)4台;智能信息与控制网络实验室可开放的主要仪器设备:ROBOTM、AS-UT、AS-UL、三维数字罗盘、二自由度图像处理系统、智能机器人等。
实验室可提供电路板设计、测试、贴片加工、生产制作;电子产品装配、设计、代工;电路温湿度检测;汽车电子(传感器)应用开发;康复医疗设备设计开发等服务。
(3)推动开放实验室与科技企业合作建设各类企业研发机构,联合承担连云港市及以上级重大项目;
江苏海洋大学下属的电子工程学院拥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6个相关本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本科专业分别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自动化入选为江苏省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电子工程学院拥有教授14名,博士23名。拥有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等学科带头人以及学历、职称层次均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本学科有多年的省级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经验和建设能力,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努力争取获得了2项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资助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有多年的设备采购管理、财务经费配套与管理能力。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已建成检测与控制技术、测试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变流与控制系统等21个研究型实验室,教学科研实验设备资产总额1365余万元,各类高低频信号发生、频谱仪、网络分析仪、高性能GPU计算机、DCS控制系统、Lonwork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环境试验箱、运动控制开发平台、Labview虚拟仪器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这些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研究基础,将为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设备及人才的保障。所申报连云港市开放实验室的负责人王经卓博士,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验室将利用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的现有设备资源及人才资源积极与与科技企业合作建设各类企业研发机构,联合承担连云港市及以上级重大项目。
(4)促进科技企业通过联合和委托研发等方式与开放性实验室合作,提升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实验室通过建立以企业研发需求为主体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各类产品研发实验环境,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等工作,并提供开发指导、技术咨询及联合攻关等服务,帮助企业缩短研发周期、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研发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使企业保持持续创新能力。
(5)推动开放性实验室成果转移转化,并帮助企业推广及产业化;
本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我市产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整体促进传感技术、检测技术、测量技术、先进控制等技术在我市各行业的应用水平,加强我市相关行业在智能传感与检测、远程检测与网络控制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实验室将加快突破网络化系统集成等一批关键技术,重点帮助企业提升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专用装备、智能成套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验室将组织平台专家、高校、企业,以定期见面会的形式,对接专家成果需求,促进企业直接参与开放实验室成果转化,优先获得开放实验室各类技术成果的转化机会,并积极为企业提供的转化环境、相关政策、配套资金等支持。从而加强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生产力对接,帮助企业把握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速度,促进开放实验室科技成果快速产品化、产业化。
(6)以开放性实验室为依托,联合科技企业进行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和合作交流。
实验室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合作,将联合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利源电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连云港利源电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千峰教育集团、华清软件等企业构建工程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本科生开展基础知识教育,面向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教育,面向企业科研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实训,力图为企业发展建立持续的人才机制。实验室已经与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开展了Labview软件技能培训。
3.负责人简介
王经卓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仪器仪表等。1996年到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系任教,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受江苏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在英国HUDDERSFIELD大学做访问学者,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在英国NEWCASTLE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课题4项,参与英国、江苏省、江苏海洋大学教研和科研项目10多项。作为主研人员,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2003年9月被确定为连云港市第二期“521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09年4月被确定为连云港市第四期“521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4年7月被确定为连云港市第五期“521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02年12月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2010年12月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14年7月培养期满考核合格。2011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权函数的流速剖面电磁感应测量原理与关键技术”2011年获批,主持申报的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2011年7月获批,多次主持或组织申报中央支持地方发展发展专项资金(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设项目。王经卓博士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与能力,同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将有助于实验室的顺利建设与项目开展。
4.研究团队
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江苏海洋大学下属的电子工程学院拥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6个相关本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本科专业分别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自动化入选为江苏省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电子工程学院拥有教授14名,博士23名。拥有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等学科带头人以及学历、职称层次均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本学科有多年的省级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经验和建设能力,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努力争取获得了2项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资助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有多年的设备采购管理、财务经费配套与管理能力。2011年来,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已经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75篇,获批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市基金项目13项,纵横向经费603万,建立校企联盟基地8个。目前产学研合作方式主要以横向课题的形式为企业开发检测、控制技术,帮助企业解决企业生产上出现的问题等。比如与连云港连利(福思特)水表有限公司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化智能水表、热能表等科技成果;与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研究实践基地、联合开展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课题、转化汽车传感器领域科技成果等。
5.成果推介(或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项目组成员依托连云港开放实验室展开研发工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项目金额19万元;江苏省科技厅1项,项目金额15万元;江苏省“双创博士”——科技副总项目3项,项目总金额15万元;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项,项目总金额8万元;江苏省“333”第三层次培养计划项目1项,项目总金额4万元;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项目1项,项目总金额3万元。
项目组成员积极与企业展开横向项目研发合作,已经签订合同金额130余万元。已经开展横向项目合作的企业有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江苏奥利芯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市港圣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赛孚电气有限公司。目前有3个项目进入合同签订阶段,合同金额180余万元(轨道交通通信系统集成-江苏永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同金额95万元;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后仿-苏州明波电子有限公司,合同金额12万元;电源系统研发与设备升级-连云港正道电池技术有限公司,合同金额75万元)。
6.联系人:张金学
7.联系电话:18795557074